圍繞立德樹人建設清廉高校
(文章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之基清廉為要。建設清廉高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領域要“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和諧之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清廉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着力建設安定團結和諧的清廉高校,就是要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奮力打造幹部清正、教師清廉、學生清純、校風清明的教育高地。
以清廉黨風為統領
黨風是校風的“風向标”。以清廉的黨風為統領,就是要緊緊抓住學校黨風廉政建設這個“牛鼻子”,努力正“上梁”,用“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發揮好統領作用,最主要的是抓好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牽頭傳導、領頭自律環節。帶頭示範,就是引導黨員幹部率先垂範,作出樣闆,努力用忠誠的品格感染人,用高尚的情操引導人,用為民的情懷激勵人,用奮鬥的精神帶動人,把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閃光點”輻射到廣大師生員工。牽頭傳導,就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将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鍊”形成體系,使黨的創新理論進入課堂,實現黨的建設全方位、全覆蓋。領頭自律,就是強化黨員隊伍作風建設,守住底線,通過引導黨員幹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将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理念延伸到辦學治校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
以清廉師德為基礎
師德是校風的“淨化器”。以清廉師德為基礎,就是要緊緊把住師德建設這個“定盤星”,努力純潔教風,用良好的師德浸潤校風。夯實這個基礎,最主要的是堅持傳道與授業、為學與為人、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堅持傳道與授業相統一,就要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引導廣大教師發揚“誨人不倦”的精神,堅持清廉修身,廉潔從教,積極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大力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努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校教育、融入學科專業、融入教學實踐,為學生樹立起“崇德”标杆。堅持為學與為人相統一,就要把治學與修身結合起來,引導廣大教師發揚“獨上高樓”的精神,堅持嚴謹治學,謹慎為人,自覺培養清廉意識、清廉習慣、清廉作風,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為學生樹立起“修身”典範。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就要把說的與做的結合起來,引導廣大教師發揚“言行一緻”的作風,注意謹小慎微,為人師表,不搞“小動作”,不做“兩面人”,自覺抵制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為學生樹立起“力行”樣闆。
以清廉制度為保障
制度是校風的“壓艙石”。以清廉制度為保障,就是要牢牢占據制度建設這個“制高點”,努力補“短闆”,織密制度“籠子”。把握好這個根本,最主要的是堅持好民主集中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就要聚焦破除決策“一言堂”這個重點,完善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别醞釀、會議決定的決策程序,實行黨政一把手末位表态、重大事項實名制表決,防止權力任性,确保各項決策科學民主。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就要聚焦消除協調運行“中梗阻”這個重點,明确黨委和行政各自的“責任田”,積極推進黨委和行政的“結合”“融合”“聚合”,真正使黨委能夠領導有方,校長能夠負責到位,确保黨委領導通暢、校長負責順暢、黨政配合流暢。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就要聚焦防止制度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全體黨員幹部的分内事,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明責、盡責、問責一體推進,毫不留情地清除“蠅貪”“蟻腐”,讓各種歪風邪氣在學校無處遁形。
以清廉文化為支撐
文化是校風的“營養劑”。以清廉文化為支撐,就要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的聚合力,用廉潔文化支撐清朗校園。築牢這個支撐,就要抓好校園精神文化、标識文化、網絡文化這些重點。要提升校園精神文化,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廉潔文化作為學校德育的必修課,為學生接種好清廉“疫苗”,依法健全校紀校規,努力以文化人,注意用制度文化涵養清廉習慣。要強化校園标識文化,不斷完善校園宣傳文化陣地和設施,充分利用校報、校園網絡平台、電子顯示屏、宣傳櫥窗等載體,宣傳校園清廉典型人物和事迹,使師生在看得見摸得着的文化環境中接受熏陶。要規範校園網絡文化,切實加強對學校網絡的引導和管理,按照“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要求,強化網絡内容生産,規範網絡傳播秩序,清除網絡噪音雜音,淨化校園網絡空間。(作者羅文章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年5月27日理論周刊第8版)